张宗亮设计大师被中国电建聘任为首位首席技术专家 |
|
|
|
2021年9月22日,中国电建昆明院总工程师张宗亮被聘任为中国电建集团首位首席技术专家,聘期三年。张宗亮将立足流域梯级开发,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牵头组织开展高土石坝、地质灾害风险防控等相关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创新平台建设和团队培养工作,在攻克重难点技术问题,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公司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电建承担了国内大中型以上水电站80%以上的规划设计任务、65%以上的建设任务,占有全球50%以上的水利水电建设市场份额。建成了国内外大中型水电站200余座、水电装机总容量超过2亿千瓦,是中国水利水电行业的领军企业和享誉国际的第一品牌, 拥有代表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水电领域完备的技术服务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具有政府信赖的国家能源战略服务能力和国际领先的高端技术服务能力。中国电建创造的辉煌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水电科技人才的卓越贡献,而张宗亮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张宗亮,山东济南人,16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5 年学习,打下了深厚的事业根底,也让他拥有了“家国天下”的胸襟、抱负和情怀。1984年夏天,他只身来到素有“水电富矿”之称的云南,加入昆明院这支优秀的队伍。参加工作伊始来到鲁布革,一干就是5 年,在这个中国水电基础建设对外开放的“窗口”电站,伴随着“鲁布革冲击波”的他全面经历了实战洗礼,奠定了人生“立业”、“立功”的根基。此后,他作为项目经理、工程设计总工程师主持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勘察设计科研工作10年;作为昆明院总工程师、工程设计总工程师全面主持糯扎渡水电站勘察设计科研工作15年;作为昆明院总工程师、工程设计总工程师全面主持红石岩堰塞坝应急抢险、后续处置、开发利用勘察设计科研工作6年……从1984 年走出清华园来到昆明院至今,张宗亮坚守西南一隅,在我国水利水电的沃土上勤勉耕耘了整整37年,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主持和组织设计建成天生桥一级、景洪、小湾、糯扎渡、黄登、金安桥、梨园、阿海、观音岩、红石岩等75座水利水电工程,总装机容量3470万kW,创造多项中国乃至世界之最,代表同类大坝建设技术世界领先水平。 担任国家能源水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兼高土石坝分中心主任,依托17项国家、省部级和集团重点研发计划,30座高土石坝的研究实践以及50余座高土石坝工程咨询和审查,在特高心墙坝、高面板坝、堰塞坝等坝工技术取得系列创新成果,发展了高土石坝设计技术体系,提升了我国土石坝建设技术水平,是我国高坝工程技术带头人,成果推广应用于西藏、青海、新疆、四川、贵州等西部多座高坝工程,为中国电建成为ENR全球设计企业第一和推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科技进步发挥重要作用。在工程科技方面主要成就与贡献如下: 一、建立了300m级特高心墙堆石坝设计体系,主持设计建成中国最高、世界第三土石坝—糯扎渡大坝,高261.5m,使我国心墙坝提升100m,为后续300m级特高坝建设奠定技术基础。 1.首次研发了天然土料人工改性成套技术,突破特高坝防渗心墙难以同时满足渗透稳定和变形控制的技术瓶颈。 2.建立了特高心墙坝设计技术体系,解决了特高坝设计和安全控制难题。 3.发展了坝料本构模型和水力劈裂及裂缝计算分析方法,攻克了特高坝渗流和变形安全评价的难题。 创新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工程获国际里程碑奖、FIDIC优秀奖、詹天佑奖,是我国高土石坝建设技术从跟跑到领跑的标志性工程。在两河口、双江口、如美等300m级特高坝中推广应用,担任特咨团专家组长或专家。 二、发展了200m级面板坝设计体系,主持设计建成当时中国最高、世界第二面板坝—天生桥一级大坝,高178m,使我国面板坝从100m级跨越至200m级,持续推进面板坝向300m级发展。 1.优化了坝体分区、渗流稳定和变形控制技术,发展了200m级面板坝设计技术。 2.研发了面板抗挤压破损技术,提出特高面板坝设计安全标准和施工控制指标,推进面板坝由经验设计发展为理论指导设计。 创新成果获中国水力发电科技进步一等奖,工程获全国工程勘察金奖、设计银奖,是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里程碑工程,在洪家渡、水布垭、茨哈峡、大石峡等推广应用。 三、提出了100m级堰塞坝设计体系,主持设计建成世界首座“应急抢险-后续处置-开发利用”堰塞坝—红石岩水利枢纽,坝高103m,提升了我国堰塞湖防治利用技术水平。 1.发展了综合勘察方法,建立设计技术体系,研发组合防渗结构建设技术,突破了堰塞坝渗流控制技术瓶颈。 2.揭示了性态演化规律,提出尺寸效应分析方法,解决了堰塞坝工作性态评价难题。 创新成果成功应用于红石岩堰塞坝水利枢纽工程,装机20.1万kW,总库容1.85亿m3。2021年全部投产发电,渗漏量极小,变形稳定。获2019年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 四、研发了大泄量高流速溢洪道水力边界设计、水流掺气减蚀与下游消能防冲技术,提出经济安全的护坡不护底消能防冲设施;研发了高水头大泄量泄洪洞有压流向无压流水力过渡技术,提出过渡段水力边界设计准则。为国内高水头大流量泄洪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行管理起到示范作用,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创新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推广应用于天生桥一级、糯扎渡等10余个大型水电站。 五、全面整合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阶段数据流,提出了基于BIM的多专业正向协同设计方法,依托云计算及BIM/CAE技术,研发了HydroBIM协同设计平台,突破了全流程、全专业协同数字化设计技术瓶颈;建立了水利水电工程HydroBIM技术体系架构、标准体系和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研发了全生命周期HydroBIM管控平台,实现了数字设计、智能建造、智慧运营和工程安全评价一体化管控。 创新成果推广应用于糯扎渡、黄登、西藏觉巴、滦平抽蓄、红石岩堰塞湖、滇中引水等二十多个水利水电工程,并在珠海横琴城市综合开发、建个元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工程推广应用,获中国水力发电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内外BIM大赛奖项59项。 张宗亮担任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能源行业水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编国家重点出版基金项目《大国重器——糯扎渡篇》(共6册)《HydroBIM水利信息化BIM丛书》(共9册)以及《200m级以上高心墙堆石坝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特高心墙堆石坝筑坝关键技术与创新应用》《高土石坝筑坝技术与设计方法》《堰塞坝应急处置与开发利用》《水工设计手册第四卷》等专著9部,发表论文105篇;作为主编之一编制《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主编《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水电工程泄水建筑物消能防冲设计导则》《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设计规范》等行业标准5项;授权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软件著作权13项;作为河海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的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共培养博士后5人、博士研究生7人、硕士研究生20余人。 “超高心墙堆石坝关键技术及应用”(第一完成人)、“重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实时控制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第三完成人)和“高坝泄洪消能防护和雾化安全技术与应用”(第三完成人)等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排名第一的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和一等奖3项,电建集团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 张宗亮凭借在水利水电领域的突出成绩,2008年年仅45岁的他成为最年轻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是电建集团当时唯一在职的全国工程设计大师,后来更是创造了多个集团第一:集团首次作为首席科学家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集团首次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首次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创新奖、光华工程科技奖、全国杰出工程师奖、省级政府最高科技奖、首次获中央企业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